甘肃直流充电桩组成(直流充电桩为什么只有电流没有电压)

时间:2025年8月19日下午5:30

直流电是可以的

,目前也有直流充电桩,跳过车载充电器(整流器)直接向电池充电,且充电时间更快,这也是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的一种,称为“快速充电”。其实交流充电桩也会通过车载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成直流电,然后输入到电池内,

所以本质上来说,给电池充电用的就是直流电

目前主要采用交流充电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直流充电桩输出的直流电很大,上百安培,这

对电池的寿命影响很大

,可能导致电池寿命减少很多,而目前电池本身就是电动汽车发展(甚至包括其他设备,比如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瓶颈。也就是说,现在的电池技术本身不是很完善,如果经常损耗电池寿命的话,就不够经济了。2、交流充电桩方便,其安装在停车场或充电站内,输入侧只需要从电网接入就可以了,输出也是交流,不需要整流装置等其他设备,结构简单。3、从电池延伸过来,目前的电动汽车不适合长途行驶,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电动汽车可以在上班时或夜间在家时慢速充电即可。4、交流充电桩功率小,因此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冲击也小,如果今后电动汽车的规模进一步增大,那么如果是直流大功率同时充电,对电网的压力就会增大,当然,这也是今后肯定需要考虑的问题。

指是慢充也叫交流充电,通过交流充电桩,并经由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进行充电。汽车充电桩的接口都是通用的,中国电动汽车有两种充电模式,分为交流慢充口和直流快充口两种形式,其中慢充口是七孔触点,快充口是九孔触点。

是的,充电桩可以提供直流(DC)和交流(AC)两种充电方式。直流充电适用于电动车辆的快速充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电动车充满电。而交流充电适用于长时间停车充电,充电速度相对较慢。一般来说,充电桩会提供不同类型的插头和接口,以适应不同车型和充电需求。在使用充电桩之前,建议查看车辆的充电需求和充电桩的兼容性,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充电体验。

1、设备不同:交流充电桩需要借助车载充电机来充电,直流快速充电桩不需要这个设备。

2、充电速度不同:二者在充电速度上差别较大,一辆纯电动汽车(普通电池容量)完全放电后通过交流充电桩充满需要8个小时,而通过直流快速充电桩仅需要2到3个小时。

3、快充能力不同:交流充电桩给电动汽车的充电机提供电力输入,由于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并不大,所以不能实现快速充电。直流快速充电桩是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可以为非车载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提供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桩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调整范围大,可以实现快充的要求。

1、直流充电桩的工作原理

三相380V交流电经过EMC等防雷滤波模块后进入到三相四线制电表中,三相四线制电表监控整个充电机工作时的实际充电电量。且根据实际充电电流及充电电压的大小,充电机往往需要并联使用,因此就要求充电机拥有能够均流输出的功能,充电机输出经过充电枪直接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在直流充电桩工作时,辅助电源给主控单元、显示模块、保护控制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及刷卡模块等控制系统进行供电。另外,在动力电池充电过程中,辅助电源给BMS系统供电,由BMS系统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的状态。

2、交流充电桩的工作原理

交流充电桩又称为交流供电装置,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即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没有充电功能,需连接车载充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

充电桩有单相与三相之分。不论双相还是单相,首先你要折算至交流进线电流有多大。

对于单相充电桩(交流充电桩)I=P/U

对于三相充电桩(直流充电桩)I=P/(U*1.732)

这样算出电流后,根据电流大小选择电缆。电缆选择可以相关手册或规程如:

单相充电桩一般为7KW(交流充电桩)I=P/U=7000/220=32A应使用4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

三相充电桩(直流桩)

15KW电流23A电缆4平方毫米

30KW电流46A电缆10平方毫米

60KW电流92A电缆25平方毫米

90KW电流120A电缆35平方毫米

所有充电桩都应有零线与地线。所以单相的要三芯电缆,三相的要用五芯电缆。

因为直流充电桩需要提供稳定的电流,以确保电池可以安全而快速地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电池自身会自行调节电压的大小,因此直流充电桩只需要控制输出电流即可。如果直接输出固定电压,则可能会导致电池过热甚至发生爆炸等危险情况。除了电流和电压之外,直流充电桩还有一个重要参数是功率。功率直接决定了充电速度的快慢。一般来说,功率越高,充电速度就越快。所以在选购直流充电桩的时候需要关注其功率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另外,直流充电桩还需要考虑接口标准、兼容性、安全性等因素,以保证充电的效果和安全。

二维码
智宇物联平台二维码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