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充电桩前景(路边开充电桩前景)

时间:2024年11月22日上午11:00

电动车充电桩市场前景肯定是好的,销路也是很好的,只是现在电动车充电桩前期投资比较大,而且还是属于回报率低的产业,主要是市场上新能源电动车保有量太低,同时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有很多种获取充电源头的问题,有方便电源的地方即可充电,根本无需到固定地点去充电,而且还有就是充电时间长短也是制约充电桩发展的因素,会限制客户的数量,也就容易丢失客户。

这样就会增加维护成本,延长投资回报时间,所以现在都是政府部门投资作为公共资源投资是合理的,这个需要强大的社会力量的参与。

不然,一般企业很难坚持到获利的那一天就倒下,这个网上案例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也很多,前途光明不代表道路光明,曲折才是大问题。你能坚持到最后吗?估计很多人根本回答不了,所以只能根据市场来调整战略了。

新能源充电桩的发展前景可以期待,一方面,政策的支持极大推动了充电桩厂家的发展。据中国政府网,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到要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电桩(站)建设。

一、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前途,取决于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进程。毋庸置疑的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趋势不可逆;在此大背景下,可以预判到的是,电动化是新能源化的优选项之一。所以一个基本的、前提性的判断是:电动化将是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第一选项,与之关联的产业链都将迎来可持续发展的大机遇,这其中自然包括充电桩行业了。

二、在上述逻辑起点之下来分析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机会:

1、经过近四五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充电桩行业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波进击,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衍生出了一些具有一定装机量、品牌认知度的“龙头”企业,包括特来电、国家电网、中国普通、星星充电、上汽安悦、浙江万马、南方电网等,这些企业和主体为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奠基和探索,其对产业的历史性贡献不言而喻。

2、但敬佩归敬佩,市场归市场。目前,上述诸位运营商一方面占到了全国市场规模的90%强,另一方面全国的市场总规模仍然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不敢恭维。即便是假设中国充促盟公布的动态统计数据值得信赖,目前全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也才40万台/个出头,这其中还包括占比极高的小功率交流慢充桩,无论是在充电服务覆盖面上、还是在充电服务综合效率上,都与现实需求存在太大的差距。

3、差距即市场空白,空白即商机。大体上说,这个行业的空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充电桩投建规模正与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越来越大的落差,供不应求是铁的事实;二是,已有公共充电桩的交直流比(快慢充比)不合理,亟待优化升级。这两个方面既对目前市场上的几大运营商构成存量负担,又在客观上为新进入者创造了巨大的“楔入”空间。

4、客观地说,即便目前所谓的40万台/个公共充电桩满负荷运行,也是捉襟见肘,仍需相当大数量规模的充电设备补充进来,让市场布局更饱满、更合理、更高效。很显然,在历经了前几年这波投资、且一时半会难以将投资转化成现实回报的窘境下,第一轮玩家(包括大玩家)已经处于前怕狼后怕虎、进退维谷的境地,后续很难有非常强劲的动因能激发他们继续盲目上规模,这也就在客观上为新进入者创造了足够多的机会。

5、第一波大玩家既要扛住历史负担,又要在不断变幻的各种新场景中谋求突围、进击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残酷的马拉松式的淘汰赛。对于新的进入者来说,可以在总结先行者得失的基础上,取长补短

前景挺不错的。

目前的情况来看,充电桩售后维修工程师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令人感到乐观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充电桩的应用也逐渐变得普及起来。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多,维修服务日益变得紧缺起来。在此情况下,作为这方面的专业工程师相信是很受市场欢迎的。

无线充电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首先要解决充电功率问题。

光伏充电桩的发展前景是比较不错的。

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以上,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配套设施,也必不可少,欧洲各国在2017年相继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我国在2018年4月份也已实施双积分政策,国内像长安汽车也宣布到2020年全面停止生产燃油车,从这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充电桩的建设也已纳入到市政建设中

开充电桩前景非常好。

最近这几年新能源发展太快了,绿牌车在大城市满大街都是,甚至到小县城也随处可见。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近年来也非常火热,作为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助推发展。对于寻求投资项目的老板们来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确实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项目之一。

二维码
智宇物联平台二维码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