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桩比,是指特定区域内,如一个小区的电动车和充电桩的比例。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达到3:1,上海有可能达到5:1,公共充电桩明显不够用,关键是很多小区是没有快充桩的布局规划,而作为目的地充电的小区,对公共充电桩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将加速小区充电桩主流市场的提前到来。目前,度普新能源在上海、江苏等地推出灵活储能快充桩示范小区,将带动公共充电桩在全国小区的推广与普及。
新能源快慢充电桩的配建比例应为10%~14%,充电桩同时使用系数,充电桩数量(慢充+快充)5~50个,取0.85~0.90;50个以上,取0.6~0.7。
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之间应保证安全距离:充电桩安装在车侧且不妨碍车门开启时,充电桩外廓(含防撞设施)距电动汽车净距不应小于0.4m,充电设备安装在车尾时,充电设备外廓(含防撞设施)距电动汽车净距不应小于0.5m。充电桩安装应预留检修和操作空间,其检修操作面与建(构)筑物之间距离不应小于0.8m。
充电桩采用落地式安装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充电桩基础应抬高,高出场地地坪的高度室内不应低于100mm,室外不应低于250mm;2,底座基础宜大于充电桩长宽,尺寸不应低于50mm。
充电桩采用壁挂式安装方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竖直安装于与地平面垂直的墙体,墙面符合承重要求,充电桩应固定可靠;2,设备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设备人机界面操作区域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宜为1.5m。
通常来说,电动车的数量与充电桩插座口的比例是3:1或者4:1,比如有100辆电动车,那么需要的充电插座口就是30个左...
2012年6月,我国国务院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提到了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随后,我国相继出台了12项涉及到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提到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经验做法通知》,以加强充换电服务,支持依托其他城市建设。
2021年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政策汇总及解读
在2014年之前,国家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基本都是规划建设充电桩、换电站,而自2014年起,我国政策开始了对加氢站的规划,这同时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
2015年在规划中提出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的概念,将“互联网+”与充电基础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充电基础设施业态。此后,我国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政策将重点放在了私人充电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物流、环卫等商用车充电配套设施领域。
在先前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新增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台,规划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保有量配比)基本达到1∶1,目前仍未完成,还需要各地政府加强建设共同完成车桩比1:1的目标。
2021年各省市充电配套设施
政策汇总及解读
截至2021年2月,全国共有30个省份出台了充电配套设施相关政策的规划。地方相应国家号召,各地推出的各项与电动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相关的政策与补贴,将充电配套设施的发展从地方向中央推进。
而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充电桩数量较多的城市在充电桩新政的发布上较为积极,已发布针对政策,且北上广等地已提及对加氢站的建设。
根据市城管委和市交通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本市将按照不低于10%的车位比例,为公共停车场配建公用充电设施。燃油车不允许占用划定的电动汽车专用泊位。到2020年,本市将基本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交流充电部分
1.禁止使用有安全隐患的直通电缆和普通家用插头的连接方式。
2.对于大于16安培的充电方式,要求在汽车插座和电源插座上安装电子锁和温度传感器。
今后,每个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具有充电设施的停车位不少于总车位的10%。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住建部1月15日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